针芒行气法
即针向行气法,见该条。
即针向行气法,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即气海,又名丹田。详气海、丹田条。
病证名。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故名。元·朱丹溪《幼科全书》:“客热者,邪妨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次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良由真气虚而邪气胜也。邪气既胜,则真气与之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如豆腐渣堆铺舌面,颗粒大,松而厚,容易刮脱,表示内聚浊邪,由于胃中阳气有余,蒸发骨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多属热证。
病情按一般过程发展的表现,预后顺利。如麻疹,疹点红活均匀,整个发热期无并发证,患者神态清爽,胃口渐复等。
即腘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俗名腿凹,经曰腘中。”
①刺法名。指入针后,手持针柄并作圆环形轻盘摇转的方法。《针经指南》:“盘者,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转而已。”《针灸问对》又规定了每次盘转的次数,并以左右区分补泻,谓:“其盘法如循环之状,每次盘时,各须
见《陕西中草药》。即窝儿七,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之成漏者。见井疽条。
同阙。《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详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