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痰结气逆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治宜豁痰利气。可先用盐汤探吐,后用导痰汤。属痰火者,可用牛黄丸、栀连二陈汤。参见呃逆条。
【介绍】:见崔季舒条。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病证名。因足阳明胃经经气异常而致。《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
【介绍】:见罗美条。
三虫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姜片虫。见姜片虫病条。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出《本草图经》。为香薷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蛋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