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指因痘毒过盛,继发感染而成。其证患处破烂,脓水淋漓,甚则蔓延遍体。治疗用茶叶适量,开水浸泡后湿敷。
即沥浆生。清·亟斋居士《胎产问答》:“沥浆生,又名沥胞生。”详沥浆生条。
出《脉经》。亦名双生、骈胎。指妇人一次怀二胎。
病证名。多因椒疮失治,睑内脉络壅遏闭阻,失于濡养所致。《原机启微》:“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不解不收,皆为病也。”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以致睑缘向内卷缩,睫毛随之倒入。本症宜手术矫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
病证名。《傅青主女科》:“妊妇生产之际,有脚先下而儿不得下者,有手先下而儿不得下者。人以为横生倒产,至危之症也,谁知是气血两虚之故乎。……产母之气血足,则胎必顺;产母之气血亏,则胎必逆。顺则易生,逆则
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病名。《时病论》卷五:“七月大火西流,暑气渐减,而凉气渐生,其时炎尚存,一如盛夏,亦有较盛夏更热之年,人感其热而病者,为秋暑,即世俗所称秋老虎是也。斯时湿土主气,犹是暑湿交蒸,但见壮热烦渴,蒸蒸自汗,
《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目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