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瘟疫之一。即蝦蟆瘟。《古今医鉴·温疫》:“使人痰涎壅盛,壮热如火,头疼身痛,项强睛疼,声哑腮肿,俗呼浪子瘟,或称虾蟆瘟,城市乡村,家户相类。”治宜人参败毒散加干葛;若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等方。详
病名。指女子寒瘀留积胞宫所致瘕块。一名血瘕。《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亦指血
书名。6卷。清·翟良撰于1659年。作者摘录《内经》以及历代医学文献予以分门整理而成。卷1医学要领大纲,着重阐述医理;卷2病症歌括;卷3通用方药;卷4~5对症方;卷6本草。为学医入门读物。
病名。①指三阳疟。见《类证治裁·阴疟》。详见三阳疟条。②泛指在表、在阳、在气、在腑之疟。《医学入门·疟》:“疟疾先要阴阳定。阳为外感邪气,其间阳为风暑,有汗;阴为寒湿,无汗。阴为内伤正气虚,其间阳为气
稸同蓄。饮食积滞,腹中胀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介绍】:一作巫方,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尧帝之臣。据《诸病源候总论》载:巫妨著有《小儿颅囟经》,后世不传,是为小儿方之始。
下厥,这里专指相对于上部头面的中焦脾土阳气不足,气机逆乱。因脾胃升降失调,胃气逆上冒于头部,导致头目昏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机。《素问·五脏生成篇》:“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金匮要略》方。又名橘皮枳实生姜汤。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水煎,分二次服。治气滞痰阻而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出清·李小有《胎产获生篇》。第一最忌共夫寝,二忌大醉,三忌大怒,四忌不可食诸物,五忌洗浴,六忌久睡久坐,七忌负重登高,八忌药饵,九忌师巫,十忌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