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阳明经证。详阳明经病条。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三焦郁,口干不食,栀子仁姜汁浸,炒黑研细,以人参、麦冬、乌梅煎汤服。”参见郁证条。
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之一,详脏腑惊证条。
见《女科秘要》卷二。即妊娠白带。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葡萄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亦称脑鸣、头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I5。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经(火)穴。位于手腕尺侧缘,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腕背侧动脉。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齿痛颔肿,癫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卫生宝鉴》卷十五方。鹿茸(酥炙)、菟丝子(酒浸)、炒蒺藜、紫菀、白蒺藜、肉苁蓉、官桂、炮附子、阳起石、蛇床子(酒浸)、桑螵蛸、黄芪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送下。治男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