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亭
【介绍】:
见陶承熹条。
【介绍】:
见陶承熹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茯苓、胆南星、半夏、羌活、独活、当归、黄芩、白术、苍术、陈皮、薄荷、甘草、香附、防己、威灵仙。水煎服。治痰湿流注肌肉间,时发痠疼。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白术二钱,人参、茯苓、黄连、干姜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胃热脾虚,口糜气臭,腹泻。
指寸法之一。以拇指屈侧指节横纹两端间距离为1寸量取穴位,故名。《千金要方》:“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
见《江苏药材志》。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芒种花之别名。②见《贵州草药》。为蜀葵花之别名。各详该条。
六郁之一。见《丹溪心法》卷三。因痰气郁结所致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是痰郁。”治宜涤痰解郁。用痰郁汤、涤痰汤、升发二陈汤、润下丸等方。参见六郁、郁证条。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痰饮流注于厥阴之经,亦能使胁下痛,病则咳嗽气急引胁痛。”《赤水玄珠》卷四:“痰饮停伏,胁痛,宜导痰汤。”甚则十枣汤,控涎丹等方。参见停饮胁痛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参见鼻衄条。
【介绍】:见何游条。
见《医方集解》。银花、连翘、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甘草。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薄荷,水煎服。治痈疮红肿疼痛,属热毒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