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疳疮。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病名。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乳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验方新编》:“感风热而麻者,俗谓飘麻。”因其疹点细小淡红,形如麻粒,飘于皮肤之上,出没较快,故名。由于风热时邪,首先侵犯肺卫,
耵聍的俗称。详该条。
即语声重浊。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又名土疳、土疡、偷针、偷针眼、偷针窝。俗称包珍珠、挑针。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本病胞睑边缘生小疖,初起形如麦粒,微痒微肿,继而赤痛拒按。相当于今之麦粒肿。治宜祛风清热,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二方。白芷、酒黄芩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送下。治风热挟痰而致的眉棱骨痛。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介绍】:见余景和条。
拔罐法之一。是针罐法和药罐法结合的一种拔罐方法。常用于治疗风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