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起偏

风起偏

病证名。《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偏风牵引双目斜,泪出频频,却无臀膜,不痒不痛。”《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至如眼有偏视者,由风邪攻肝,……故令偏视也”。类今之麻痹性斜视。属目偏视。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皱脚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妊娠晚期,胎体渐长,气机失畅所致。症见脚部浮肿,皮肤色苍粗厚,无其它不适,休息后即消失者,一般产后可自愈。若孕后气血虚弱,下元不足,湿气下注而不痛者,宜顺气养血汤(曾鼎

  • 爱庐医案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一百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

  • 脉管

    血液运行的通道。简称脉。详该条。

  • 外科

    见宋·伍起予《外科新书》。是研究体表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为主的专门学科。

  • 旺胆消酒汤

    《辨证录》卷七方。柞木枝、栀子、桑白皮、茯苓各三钱,白芍药一两,竹叶一百片,泽泻二钱。水煎服。治酒疸,心中时时懊憹,热不能食,尝欲呕吐,胸腹作满。

  • 疫痧

    痧证之一。《疫痧草·辨论疫邪由来》:“疫痧者,疫毒直干肺脏,而喉烂气秽,甚者直陷心包,而神昏不救,瞬息之间,命遂夭殂,毒气传染,枉死甚众。”参见烂喉痧条。

  • 伏邪新书

    书名。1卷。清·刘吉人撰。刘氏认为在需要调理的慢性病中,“内有伏邪为病者,十居六七,其本脏自生之病,不兼内伏六淫,十仅三四”(见自序)。书中分别阐述伏燥、伏寒、伏风、伏湿、伏暑、伏热的证治较详。此书有

  • 风寒痉

    病证名。不论刚痉、柔痉,凡因风寒而致者,为风寒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病者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以发热恶寒、不恶寒、有汗、无汗、分刚柔者,风

  • 松郎头

    见《药材学》。为松节之别名,详该条。

  • 会骨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冲阳,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