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梴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沉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突起睛高。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木槿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病名。为局部汗液带有特异臭味的一种病证。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体臭。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本病多发于腋下,其它如乳晕、脐窝、外阴、肛周等处亦可发生。患处皮肤分泌带有异臭的汗液,夏季较重。治疗:用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手心毒。见该条。
指六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济生方》卷五方。白芷、升麻、枳壳(麸炒)、黄芩、防风、半夏(汤洗)、石斛各一两,生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风热蕴于脾经而致的唇燥坼裂,口舌生疮。
舌尖薄白苔,余无苔而见红舌的舌象。若舌色鲜红发亮,可见于津亏血少的外感病人,并以邪在少阳,郁热不解,既不出太阳,又未深入阳明时为多见(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