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馤(ǎi 矮)塘医话

馤(ǎi 矮)塘医话

书名。1卷。书末有补编2卷,名曰《医谈录》。清·张鲁峰撰于1851年。内容以论述有关内科杂病证治心得体会为重点。补编则以医论为主,包括有关温热病舌诊崩漏及妇女湿温病等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猜你喜欢

  • 万氏医贯

    儿科著作。3卷。明·万宁撰于1567年。前二卷列述胎原、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兼证等,名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多系家传效方。

  • 痰注腰痛

    病证名。腰痛之一。又称湿痰腰痛。《症因脉治·内伤腰痛》:“脾湿不运,水饮凝结,则为痰注腰痛。”症见腰间重滞,牵引背脊,一块冷痛,得寒更甚,得热稍减,或兼见大便泄泻,或见腰间肿而按之濡软不痛,皮色不变,

  • 诊脉

    即切脉。详该条。

  • 倒吊法

    正骨手法。《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脚大腿跟出臼,……或是剉开,又可用软绵绳从脚缚倒吊起,用手整骨节,从上坠下,自然归窠。”为髋关节脱臼复位手法之一。

  • 施发

    【生卒】:约1190年~?【介绍】:南宋医家。字政卿。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青年时攻读医学并举子业,年长,弃科举专心学医。取《灵枢》、《素问》、《甲乙经》、《难经》及诸家方书脉书用之有验者,撰《察病指

  • 谷癥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多由小儿哺食过度,脾气受伤,不能消磨食物,以致停滞不化,而成腹大颈细,全身黄瘦的病候。参见丁奚疳条。

  • 痛如针刺

    证名。见《银海精微》。为眼珠疼痛如针刺样的证候。可见于内、外障眼疾。本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心经实火所致。症见头痛眼胀,赤热刺痛,持续无间,泪出羞明,或黑睛生翳等;虚证常属体疲目劳,荣气不上溯于目所致

  • 痘痂

    又名疮痂。指痘疮浆回后所结的痂皮。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至脓足浆回结靥之时,其疮蜡色或葡萄色,浆回结痂厚硬而色黑,随结随落,亦如起胀灌浆收靥之三、四次,相挨而落痂,其瘢微红,鲜明光莹,无赤黑,

  • 肠痹

    病名。指大、小肠的气机痹阻,导致多饮而小便不利或飧泄的病症。《素问·痹论》:“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治宜利尿健脾为主。选用五苓散、吴茱萸散、木香丸等方。

  • 目茫茫

    证名。亦作目。《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夫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肝之外候也。脏腑虚损,为风邪痰热所乘,气传于肝,上冲于目,故令视瞻不分明,谓之茫茫也。”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