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清·包永泰《喉科指掌》。若由心火暴盛所致,舌起龟纹,舌质红赤,满口糜烂,腮舌俱肿,口干,脉实有力,为实证,治宜清心凉膈。若由五志过极,虚火妄动所致。舌起龟纹,舌淡,时起白斑细点,舌破,舌若无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
见流注指要赋条。
经验方。见《新医药学杂志》1972.1。凡参15~30克,当归、白芍药、郁金、党参、车前子、白术、茯苓各9~15克,败酱草、金银花各12~30克,茵陈9~30克,龙胆草6~12克,栀子、甘草各6~9克
书名。又名《胎产金针》。2卷(又有3卷及4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产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其中产后部分与傅青主(产后编》的内容,文字大致相同),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腋痈。见该条。
病证名。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经行时,由热邪乘于小肠,闭而不通,以致小腹痛如刀刺。宜服八正散,或用牛膝散(牛膝、麝香、乳香)。”参见血瘀痛经条。
指纹如水字的形状,多属脾肺阴伤(见《四诊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