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痘夹疹。痘疮夹有痧子的证候。《医宗金鉴·幼科》:“痧亦疹类,但形如粟米,尖圆白硬,内含清水为异。此亦热毒所发,往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
推拿手法名。在患者肢体的内侧面,由远端推向近端。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症名。系指口内麻木不仁。常见于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血证论》卷六:“口麻是血虚。”治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口不仁条。
①即厥证。详该条。②《灵枢经》篇名。厥,指机能的逆乱。本文论述因厥气上逆而引起厥头痛和厥心痛的症状与刺治方法等,故名。文中还介绍了虫瘕、耳聋耳鸣、风痹等症的刺治方法和预后。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运行无力,致血留滞于经络、肌肉之间;恶露过少,瘀血停留,败血入于关节之中;或产后血脉空虚,风寒袭之,流注筋脉所致。气血运行不畅者,兼见骨节不利,筋脉拘急,治宜
出《灵枢·经水》。即手厥阴心包经,见该条。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二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人参、当归、赤芍药、炙甘草、柴胡、桔梗各一两,地骨皮、黄连、胡黄连各一分,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两,麝香半分,鳖甲(醋炙黄)二两。为细末,有青蒿一
①出《神农本草经》。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冒阳,即复溜。见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出陈氏《小儿按摩经》。陈氏《小儿按摩经·诸穴治法》:“板门穴,往外推之,退热除百病;往内推之,治四肢掣跳。用医之手大拇指,名曰:龙入虎口。”
病名。即习惯性脱臼。出《正体类要》上卷。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引起,或外伤性脱臼治疗不当,关节结构破坏所致。常由于旋转不慎或扭、拉等动作而引起重复脱臼。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或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