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4卷,卷首、卷末各1卷。清·黄元御撰。作者对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编次颇多攻讦,并力图“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书中将《伤寒论》所载113方,分别六经病证,予以剖析贯串,并注明本病
耳廓根部前面附着在侧头部的边缘部位。《灵枢·五色》:“挟绳而上者,背也。”张景岳注:“颊之外曰绳。”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即儿脐出血。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当归、炒白芍药、川芎、白术(土炒)、陈皮、炒穿山甲、皂角刺、黄芪各一钱,槟榔三分,肉桂五分。水煎,食前服。治疮疡因气血虚而不能发长者。
病名。见《傅青主女科》。产后由于气血暴虚,百骸少血濡养,出现忽然口噤牙紧,项强,手足筋脉抽搐,类似中风症候,不可以真中风治疗。治宜养血和络,先服加参生化汤,后服滋荣活络汤(羌活、川芎、当归、熟地、人参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黄芪、知母、甘草、玄参、沙参、牛蒡子各9克,生地黄15克,川贝母6克。水煎服。治尪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病名。多由风热邪毒客于肺胃所致。症见咽喉漫肿疼痛,渐涎至面颊,腮项,饮食吞咽不利,喉关内外色红,身发寒热,牙关紧强,声嘶音沙,甚或语声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风毒之气结于喉间,则壅塞喉间,乃风毒
脉学著作。3卷(即《利溥集》卷1~3)。清末王鸿骥编于1909年。王氏以黄蕴兮《脉确》一书内容列于篇首,以此引伸,兼采诸家脉学有关专题论述于后,并附妇人、小儿脉法。
①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互相干扰。《灵枢·阴阳清浊》:“清浊相干,命曰乱气。”②气血逆乱。《素问·四时刺逆从论》:“逆四时而生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