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
解剖学同名骨。长方形,左右二块构合,支撑鼻背。
解剖学同名骨。长方形,左右二块构合,支撑鼻背。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有因脾胃湿热而致者,足心热而不时汗出。因于脾胃虚寒者,足心冷汗时出。参见手足汗条。
病名。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喉科心法》卷上:“帝丁两旁,或大舌尽根,或喉关上腭,发一紫血小泡,顷刻肿大,妨碍
洗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胃肠。”
病名,见清·叶其蓁《妇科切要》。即捧心生,详该条。
参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条。
病证名。见《喉科金钥》卷上。指喉痹之因于阴寒者。参见喉痹有关各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腰柱。见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直接灸法之一种。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先以甘油或葱、蒜汁涂抹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灸满规定壮数。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娑罗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