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梦遗。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垂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明、清两代,院判的职位仅次于院使。元代于1322年(至治二年)设院判2人,官阶正五品。
出《诗经》。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经穴名。代号DU2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天满、巅上。属督脉。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
【介绍】:元代儿科医家。字慎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好问之子,世代精于儿科,允振得其家传,亦精医术。
【介绍】:见秦之桢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