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咳嗽而声嘶哑者。见《不居集》卷十五。多因痰热壅肺,肺气不清,或因寒包热而致肺气不宣。若治宜清肺中邪滞,或散寒透热,如清咽宁嗽汤及细辛、半夏、生姜等药。痨瘵病人因肺阴耗伤,亦可见咳嗽声哑。参见
【介绍】:宋代医生。字元素。精医术,治病效果较好。重视辨证论治,主张“治风先治脾,治痰先治气。”
病证名。疳疾兼有发黄的症候。由疳疾而致中焦湿热郁蒸,脾失运化所引起;亦有疳疾日久而致血虚黄肿者。症见身黄浮肿,状似黄疸,但目不黄,并兼有疲倦少神,时吐黄水,毛发皆直,嗜异等。治以健脾除疳为主,先服茵陈
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生卒】:约1324~1405【介绍】:明代医家。字原礼。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年轻时随朱震亨学医,医术颇精,治疗每有良效。洪武年间(1368~1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曾任太医院使。永乐初年(14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赤色,广,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不)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性格特征为“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
《素问》篇名。玉机,含有珍重之意;真脏,指真脏脉。本文重视对真脏脉的论述,故名。内容包括五脏脉息与四时的变化,脉的胃气,疾病的传变,五脏的虚实等。其中尤以论脉为重点,指出脉息的变化,取决于胃气,有胃则
见《四川中药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