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判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条。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条。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病名。出明·楼英《医学纲目》。又名风喉、暴喘。为小儿“暴喘而胀满”(《证治准绳》)的危重证候。多由“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痰热壅盛”(《幼幼集成》)所致。症见胸高气壅,肺胀喘满,两胁抬动,鼻翼扇动,大小
即扶桑丸,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即青羊参,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白茅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徐謇条。
中医丛书。陆士谔编。收有程国彭《医学心悟》、陈念祖《伤寒论浅注》、王叔和撰、陆士谔编《王叔和脉诀》、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周岩《本草思辨录》、王士雄《温热经纬》、尤怡《金匮要略心典》等7种。19
内痔疗法之一。适用于2、3期内痔。操作同单纯结扎法。所不同者是在结扎痔核后,再注射10%明矾液或内痔枯萎液,并压榨该痔核使呈薄片状,术后处理同单纯结扎法。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