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举元煎

举元煎

药方名称举元煎

处方人参黄耆(炙)各9~15克 炙甘草3~6克升麻1.5~2克<炒用)白术(炒)3~6克

功能主治益气升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者。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温服。

如兼阳气虚寒者,肉桂附子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2个,或文蛤2~3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猜你喜欢

  • 金银丹

    药方名称金银丹处方羌活(去芦)1两,人参(去芦)1两,茯苓1两,川芎1两,山药1两,南星1两,蛇黄(火煅,醋淬7次,别研)1两,蜈蚣3分(炙),脑子1钱,乳香1分,全蝎1分,雄黄(水飞)1分,蝉壳(去

  • 玉黄膏

    药方名称玉黄膏处方当归30克白芷9克姜黄90克甘草30克轻粉6克冰片6克 蜂白蜡90~125克制法先将前四种药浸泡麻油内三天,然后炉火上熬至枯黄,离火去滓,加入轻扮、冰片(均预先研末),最后加蜂白蜡溶

  • 紫苏子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苏子散药方名称紫苏子散处方紫苏子(微炒)、萝卜子(微炒)、诃黎勒皮、杏仁(去皮.尖.麸炒黄)、人参(去苗)、木香,各半两;青皮(去白)、甘草(炙微赤),各一两。炮

  • 温白圆

    药方名称温白圆处方川乌(炮.去皮.脐)二两半,柴胡(去芦)、桔梗、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炒)、菖蒲、紫菀(去苗.叶及土)、黄连(去须)、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蜀椒(去目及闭口.炒

  • 甘松香丸

    药方名称甘松香丸处方半夏曲2两,天南星2两,甘松1两,陈橘皮1两半。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眩。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摘录《鸡峰》卷十八

  • 黄消汤

    药方名称黄消汤处方大黄半两(锉,炒),消石(碎)半两。制法上药都拌匀。功能主治肺黄。烦渴欲得饮水,及大便不利。用法用量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分2次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 地黄汤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地黄汤药方名称地黄汤处方生地黄汁200毫升 川升麻白蔹栀子仁黄连黄柏当归赤芍射干大黄甘草(生用)各10克制法上药细锉。功能主治主发背成疮溃烂者。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2升,

  • 麻风膏

    药方名称麻风膏处方麻黄5钱,羌活2两,升麻2钱,白檀香1钱,白及1钱,防风1钱,归身1钱。制法用香油五两,将各药浸泡五日,慢火熬枯,去药;用细布沥净渣,加黄蜡五钱,再熬数滚启起,冷透火毒。功能主治面上

  • 参苏内托散

    药方名称参苏内托散处方川芎1钱,当归1钱,薄荷1钱,甘草1钱,紫苏2钱,苦参3钱。功能主治痈疽。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2钟,加生枣2个,煎至7分,不拘时服。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引李俞甫方

  • 冰蛤散

    药方名称冰蛤散处方龙骨1两,蛤粉1两,梅片5分。制法将龙骨、蛤粉先研为细面,然后再入海片研均。功能主治燥湿解毒。主湿热流窜,皮肤糜烂。及鼻生粟米疮,儿童鼻疮,黄水疮,秃疮,脚气。用法用量干敷或用香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