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京中医学院主编。本书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着重阐述了中医的人体生理、病理、病因以及诊断、辨证、防治等基本理论。内容较为系统、简要,并附录有关的现代科学知识,供中西医参照学习。1974年由上海科技
出《千金要方》卷二。即对产妇乳汁不下或乳汁缺乏通下乳汁。详催乳条。
病证名。指患麻疹而失音者。常见于小儿。多因小儿麻疹后肺胃余毒未尽,复感风邪,致失声不语,咳嗽等。治宜祛风邪,清解余毒。方用蝉蜕、牛蒡子、射干、桔梗、连翘、甘草、前胡及养阴清热药等。参见麻疹、瘖等条。
病名。即鼓胀。《丹溪心法·鼓胀》:“鼓胀又名单鼓。”详鼓胀条。
《医方经验汇编》方。鲜荷叶2~3张(捣烂),鲜菊叶1握(捣),赤豆(研细面)30克。蜜和调涂局部。治重证大头瘟,头面焮肿,破流秽水,状如烂瓜。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三香丸,见该条。
指久延不愈、比较顽固的疾病。痼疾与卒病相对而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中风类型之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络略重。《医学正传·中风》:“或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18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本书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妇
病证名。见《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即水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水泄,肠鸣如雷,一泄如注,皆是水。”详水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