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梢头为锐眦。”即外眦。详该条。
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推拿穴位名。见天庭条。
涎与唾的合称。俗称口水。详涎、唾条。
证名。见《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一。亦作眼闇,即目昏。详该条。
病名。指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所致的疾患。《华氏中藏经·阴阳否格论》:“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生其疸也,其色黄赤,皆起于阳极也;阴走于下则冰,肾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发于阴极也。疸为黄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独胜散第一方,见独胜散条。
古针具名。即镵针。《针灸大成》:“镵针……今之名箭头针是也。”
病证名。《难经·五十七难》:“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后世多认为属寒。治宜温中散寒,可用干姜附子汤等方。参见寒泄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备问方》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