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九。瘈,即筋脉拘急;疭即筋脉弛张。指产后血虚,阴血不足,筋失濡养所引起以抽搐为主的病证。不宜当作风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味。
《灵枢经》篇名。忧,忧愁;恚,忿怒;无言,指失音。本篇论述忧愁和忿怒引起失音,故名。内容论述发音的生理以及在情绪过于激动或遭受风寒侵袭会引起失音的病理,并介绍其针刺法。
出《巵言》。为酸浆之别名,详该条。
厥心痛之一。因肝病而邪上乘心所致。《灵枢·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歧骨陷处痛,名心痛。……连胁,名肝心痛。”《张氏医通·诸痛门》:“肝心
①经穴名。代号:RN18。出《难经·三十一难》。别名玉英。属任脉。位于胸正中线,平第三肋间隙。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以及心绞痛等。沿皮刺0.3~0
病证名。地丁(即悬雍垂)红热肿痛。为心火上炎,血热为患所致。病之初起,地丁微红,逐渐肿大,继而色鲜红,肿甚而热痛,啼叫不安,妨碍吮乳、吞咽和呼吸,并有窒息的危险。治宜泻火解毒,用犀角、连翘、黄连、大青
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证名。见《医钞类编·肢体门》。即四支解堕。详该条。
外科外治法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系腐蚀疮疡恶肉的一种方法。能使疮疡毒气外泄,恶肉易去。用法:将腐蚀药物直接撒于患处。常用方剂有白降丹、红升丹、五五丹等。适用于痈疽脓成未溃,或溃而疮口小;或痔疮、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