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方。虎胫骨(酒炙)、龟板(酒炙)各二两,血竭、赤芍药、当归、乳香、没药、防风、煅自然铜、炮白附子、肉桂、白芷、炒苍耳子、炒骨碎补各三两,牛膝、天麻、槟榔、五加皮、羌活各一两。为末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字文君。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擅长针灸。
见《广东中草药》。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出《医宗金鉴》。即长针,见该条。
见《山西中草药》。即墓头回,详该条。
病证名。我国地方病的一种,因其虫形似姜片,故名。虫色赤如生肉,故又叫赤虫。在东南沿海各省和华中某些地区都有流行,长江以北很少。本病可引起腹痛,腹泻,浮肿,贫血等症状,甚至引起小儿生长发育,但预后一般良
①见《陕西中草药》。为土贝母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即苦地胆。③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果榄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