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法征麟。详该条。
眼科病证。出《银海精微》。又名垂帘翳、垂帘膜、赤脉下垂。多由肺肝风热,脉络壅滞或椒疮失治所致。初起,黑睛上缘轮白之际有细小血丝,似帘垂向黑睛,血丝渐次向下延伸,变宽增厚,掩盖瞳神。赤丝尽头常有细小星翳
【介绍】:晚清医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长于喉证,曾述有《喉证家宝》一卷,由其子包岩等编次(1910年刊行)论述喉证诊治、用药(吹药、煎剂)等,较简当切用。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的统称。血本源于先天之精,而生成于后天饮食水谷;精的形成,亦靠后天饮食所化生,有“精血同源”之说,精血的盈亏决定人体的健康与否。由于肾主藏精,肝主藏血,如精血不足,一般治以养
方书名。2卷。元·艾元英撰。撰年不详。卷1将病证等内容分为17类,包括头痛、咽喉、诸气、腰痛、心恙、补益、消渴、痈疽、肿病、脚气、失血、大便、小便、疮疥、妇人、小儿、杂病,每类均简述证候及其应用的方剂
又名阴瘅。指无热恶寒,小便自利,一身面目色黄而不鲜的黄疸。《医钞类编》卷九:“阴疸,无热恶寒,小便自利,脉迟而微。误开鬼门则肌肤冷鞭,自汗不止;误洁净府则膀胱不约,小便如奔。”《医门法律·黄瘅门》:“
即头针疗法,见该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何梦瑶《妇科精要》。指血为热迫,导致经血上壅为吐衄,下为血崩之症。如去血过多,则热随血去,以补为主;若去血少而热尚未减者,仍当清之。甚者三黄四物汤,轻者宜犀角地黄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