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证脉药截江网
见伤寒六书条。
见伤寒六书条。
综合性医书。8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作者收辑元至清代医家医论、治法、治验,分门别类整理而成。卷1医论集,以阐述医理为主;卷2脉要集;卷3~8病能集,以内科杂证为主,兼及妇科及五官科、外科。纲
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之证。多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便秘等。
病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又名石瘤。多因怒动肝火,血躁筋挛或久立负重而致。瘤体坚而色紫,青筋盘曲,甚者筋结如蚯蚓。治宜清肝、养血、舒筋。服清肝芦荟丸。亦可手术或放射治疗。即浅表静脉瘤、静脉曲张。
大腿。《素问·金匮真言论》:“病在肾,俞在腰股。”
①指膻中。见气海条。②膻中穴别名。见《类经图翼》。详膻中条。
【生卒】:九世纪初叶【介绍】:唐代民间医生。常骑马巡行村落中,为人用药治病。
古代对技术低劣医生的称谓。《素问·移精变气论》:“粗工凶凶。”
病名。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通睛(整个眼珠)突然凸出眶外,非鱼睛(鱼睛不夜症)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究竟皆水衰精败,脉络焦脆,邪火亢害,内无从泄,则上走
见腹结条。
见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调经专辑》。即居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