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痉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破伤风。详该条。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破伤风。详该条。
见《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邵氏医书三种》之一。清·邵登瀛撰。刊于1815年。作者鉴于冬温、春温、温疫、湿温于盛行时常夹杂温毒病证,遂参酌吴又可、喻嘉言二家之说,旁集有关医著编成。邵氏于温毒、疫病证治阐述尤详。书后附列治疗方剂
见《分类草药性》。即丝瓜皮,详该条。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极,见该条。②经外奇穴名。①《备急千金要方》:“男阴卵大,病,灸玉泉百壮,报之。穴在屈骨下阴,以其处卑,多不灸之。”即位于男性阴茎根上正中央、耻骨联合下缘处。②出《幼
推拿手法。用手指挟住肌肤,反复扭转,使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多用于肩颈部和腰背部,有排除风邪的作用,本法与揪法相似,但揪法揪有转动。
【介绍】:宋代医家。履贯欠详。撰有《金鉴方》一书,已佚。
病证名。休息痢类型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由劳心过度,饮食伤损,脾肾相传所致。详休息痢条。
【介绍】:见朱佐条。
证名。出《灵枢·厥病篇》。属肝胆二经风热者,耳中干痛而痒。治宜疏风清热。用凉膈散加减。属火毒炽盛者,耳痛较剧,可兼见赤热肿胀。治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加减。属风邪挟湿者,疼痛而
书名。2卷。清·吴蓬莱编撰(书商曾讬名陈修园著)。刊于1864年。上卷综合张仲景伤寒六经诸方及其主治病证,并揉合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有关注文,编成较浅近的歌诀。下卷类似杂论,包括主病、运气、方、脉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