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积薰蒸。指郁热内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
七方之一。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方。《儒门事亲》卷一:“奇方之说有二:有古之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也;有数合阳数之奇方,谓一、三、五、七、九,皆阳之数也,以药味之数皆单也;君一臣
脉学著作。3卷(即《利溥集》卷1~3)。清末王鸿骥编于1909年。王氏以黄蕴兮《脉确》一书内容列于篇首,以此引伸,兼采诸家脉学有关专题论述于后,并附妇人、小儿脉法。
《疡医大全》卷三十九引雷真君方。当归三两,大黄、白矾各一两,生甘草五钱。水煎服。用于解救砒霜毒。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琥珀(另研)、延胡索(同糯米炒,去米)、当归各一两,蒲黄四两(半生,半炒),干地黄八两,生姜一斤。将地黄咀碎酒浸,生姜切片,各捣取汁,留滓,用姜汁炒地黄滓,地黄汁炒姜滓,各干为末
管,同脘。即下脘部。《灵枢·上膈》:“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
《医宗必读》卷六方。原名新定拯阴理劳汤,又名拯阴汤,救阴理痨汤。牡丹皮、当归身(酒洗)、麦门冬(去心)、橘红各一钱,炙甘草四分,薏苡仁、莲子(不去皮)各三钱,白芍药(酒洗)七分,五味子三分,人参六分,
证名。又称肛门痒痛。指肛门作痒或痛。多因大肠湿热风邪流注或因虫扰所致。《类证治裁·脱肛》:“肛头痒,朴硝煎汤熏洗。”又:“肛头痒痛,风湿火兼病也。大肠受湿,流注肛头,则作痒,秦艽羌活汤;得风与湿热,则
古人以一日一夜划分四季。脾脏居中属土,土旺于四季,日乘四季,指出现于一日之中的四季,即辰、戌、丑、未时。《素问·三部九候论》:“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王冰注:“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脾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五。又名汗斑。多由脏腑积热,感受暑湿,以致气滞血凝而成;或由传染而得。多发于胸背、颈项、肩胛、腋下等处。初起为大小不等的紫色或灰白斑点,斑点可扩大,相互融合成片,表面光滑而有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