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伸长。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病证名。指食积凝结肠胃,腹部触及块状物者。明·周礼《医圣阶梯》:“食积凝结成块,留滞肠胃者,虽泄泻而不能出。”症见腹痛拒按,口臭,口舌干燥。治宜通府去积,用大承气汤加减。
见《分类草药性》。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
出《两京记》。为李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著名医学家。其汉名难以查考。约生活于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执政(754~797)时期,应聘入藏。据载,赤松德赞曾给予王室侍医职衔。后因赤松德赞患病,再次应邀入藏,并很快治愈赤松德赞的病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妇人屡孕屡堕,故名。参见滑胎条。
秦代主管医药的官员。杜祐《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
自我推拿方法。两手向上托起,两足稳站在地,静心宁神。《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托踏应无病法: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履实地。以意内顾,神气自生,筋骨康健,饮食消融。”
即十二刺。见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4卷,梁·甘之撰,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