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六味汤

六味汤

《外台》卷二十五引《许仁则方》:六味汤

药方名称六味汤

处方附子(炮)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干姜3两,大黄5两。

功能主治痢疾,肠胃中冷热不调,病根固结者。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2升4合,去滓,分温3服。服如人行10里久。1服此汤,当得快利,利中有恶物如鱼脑状,或如桃李,但异于常利,勿怪之。将息经3-4日,宜合高良姜等10味散服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许仁则方》

《百一》卷十一:六味汤

药方名称六味汤

处方藁本荆芥蛇床子、川椒、山茱萸吴茱萸各等分。

功能主治脚气。

用法用量上同煮3-5沸,淋脚膝,勿湿脚趾。

摘录《百一》卷十一

喉科指掌》卷二:六味汤

药方名称六味汤

处方荆芥穗3钱,薄荷3钱(要二刀香者妙),炒僵蚕2钱,桔梗2钱,生粉草2钱,防风2钱。

功能主治喉科七十二症。

用法用量上为末,煎数滚去滓,温好,连连漱下,不可大口一气吃完。如煎不得法,服不得法,则难见效。倘要紧之时,用白滚水泡之亦可。

摘录喉科指掌》卷二

古方汇精》:六味汤

药方名称六味汤

处方地黄3钱,生黄耆3钱,生甘草3钱,白芷(炒)3钱,当归(炒)3钱,穿山甲(炒)3钱。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疔疮,并治一切无名肿毒,未成者消,已成者溃。

用法用量患在头面,加川芎5钱;手足,加桂枝5钱;中部,加杜仲5钱;下部,加牛膝5钱。上连引7味,依方称准,分量不可增减。善饮者,用黄酒2碗,煎1碗;不善饮者,酒1碗,水1碗煎服。

摘录古方汇精

《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经验良方》:六味汤

药方名称六味汤

处方破故纸(水浸半日,焙干)4两,川楝子(净肉,微炒)4两,舶上茴香(酒浸半日,焙干)4两,南木香1两,沉香1钱,麝香2字(别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子惊滞疼痛,砂淋,或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青盐沸汤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经验良方》

《准绳·幼科》卷九引《婴孺方》:六味汤

药方名称六味汤

处方地黄8分,桂心8分,芍药2分,寒水石2分,黄芩(炙)2分,甘草(炙)2分。

制法上切细。

功能主治少小寒热进退,啼呼腹痛。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1升半,1岁儿2-3合,量与服之。

摘录《准绳·幼科》卷九引《婴孺方》

猜你喜欢

  • 燥阴散

    药方名称燥阴散处方苍术(盐、酒炒)青皮乌药山楂吴萸(盐、酒炒)小茴(盐、酒炒)橘核青木香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疝气因湿而成,阴汗瘙痒。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盐、酒调下。摘录《医林绳墨大全

  • 柴胡加豉汤

    药方名称柴胡加豉汤处方小柴胡汤加淡豆豉。功能主治愈后,劳感复病。摘录《医级》卷七

  • 白龙圆

    药方名称白龙圆处方细辛、白芷、川芎、甘草,各等分。为细末,用药四两,入石膏末一斤,系煅了者,水搜为圆,每两八粒。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风,遍身疮癣,手足顽麻,偏正头疼,鼻塞脑闷,大解伤寒,治头风。用

  • 参地煎

    药方名称参地煎处方生地6钱,党参(去芦)2钱,百草霜2钱(研末)。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 痂完余毒汤

    药方名称痂完余毒汤处方黄连、黄芩、栀子(炒)、白芍、牛蒡子、北柴胡、玄参、木通、连翘、薄荷、地皮、云茯苓、甘草。功能主治痘后热毒不除,口动如食物状。用法用量方中除柴胡外,诸药用量原缺。摘录《痘疹会通》

  • 红玉锭子

    药方名称红玉锭子处方干胭脂3钱,白矾(枯)3钱,轻粉少许,砒霜少许,黄丹少许,脑子少许,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极细末,稠糊和锭子用之。功能主治去歹肉,生肌。主疮疡。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中国医家大辞典》引作

  • 芳香化湿汤

    药方名称芳香化湿汤处方藿香9g,佩兰9g,苍术9g,陈皮9g,茯苓9g,泽泻9g,白鲜皮9g,地肤子9g。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健脾理湿。主亚急性湿疹,钱币形湿疹,慢性湿疹之胃纳不馨、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者

  • 丁香黄耆散

    药方名称丁香黄耆散处方绵黄耆1两,丁香1两,当归(焙)1两,白术1两,鳖甲(酥炙净)1两,人参1两,胡黄连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不食,渐损荣卫,肌体羸瘦,时下利,面青

  • 贝母升麻鳖甲汤

    药方名称贝母升麻鳖甲汤处方贝母3钱,升麻3钱,丹皮3钱,元参3钱,鳖甲3钱。功能主治喉疮脓成者。用法用量煎半杯,热漱徐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 剂阳汤

    药方名称剂阳汤处方熟地2两,玄参1两,麦冬1两,沙参1两。功能主治人有终日举阳,绝不肯倒,然一与女合,又立时泄精,精泄之后,随又兴起。摘录《辨证录》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