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踝疽

内踝疽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发于内踝处的附骨疽。《外科真诠》卷上:“内踝疽生于足踝近腕之处,内属三阴经,外属三阳经,俱有寒湿下注。血凝气滞而成。初起坚硬漫肿,皮色不变,时时隐痛,难于行立。”并可成脓,溃破外溢,久而不敛。类似踝关节结核及骨髓炎。治疗:初起温经燥湿,服疮科流气饮牛膝木瓜防己;外敷乌龙膏。参见附骨疽条。

猜你喜欢

  • 寒热错杂证

    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病证。如《伤寒论》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方函口诀》:“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又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详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条。

  • 子午八法

    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合称。《医学入门》:“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

  • 眼科统秘

    见眼科捷径条。

  • 白色喉痹

    病名。指喉痹之色白者。见《喉科杓指》卷二:“此症因肺胃受寒。脉迟身热,色白不红”。治宜散寒、利咽、活络、解毒。方用清咽散(芥穗、薄荷、疆蚕、桔梗、甘草、防风、前胡、枳壳)加细辛、苏叶、羌活、陈皮。若色

  • 实痞

    证名。指有邪有滞的痞症。多由湿浊内阻,寒滞脾胃,痰食内结,或肝气郁遏或外邪内恋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症见胃脘痞塞满闷,伴有呕逆,大便秘结,甚则疼痛不能饮食。治宜调气

  • 姚九鼎

    【介绍】:见姚浚条。

  • 口齿类要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书中记载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

  • 破血散瘀汤

    《兰室秘藏·腰痛门》方。羌活、防风、肉桂各一钱,苏木一钱半,连翘、当归尾、柴胡各二钱,炒水蛭三钱,麝香少许。后二味研末,前七味水、酒煎,去渣,待药汁稍温,调入水蛭、麝香末,空腹服。治跌伤,瘀血积于胁下

  • 医学入门良方

    见万氏济世良方条。

  • 三鲜饮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鲜茅根、鲜藕各120克,鲜小蓟根60克。水煎服。治虚劳,痰中带血,兼有虚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