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冲和散

冲和散

《百一选方》卷七:冲和散

药方名称冲和散

别名苍荆散(《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苍术1.8千克荆芥穗900克甘草3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外感风寒挟湿,身体沉重,肢节酸疼,项背拘急,头目不清,鼻塞声重,伸欠泪出,气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滞,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热服,不计时候;药滓再煎。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冲和散

药方名称冲和散

别名败毒散

处方白药子1分,甘草(炙)1分,雄黄1钱(醋淬)。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退热解躁。主小儿斑痘疮。

用法用量败毒散(《普济方》卷四○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百一》卷七:冲和散

药方名称冲和散

别名苍荆散

处方苍术60两,荆芥穗30两,甘草1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寒温不节,将摄失宜,或乍暖脱衣,盛热饮冷,或坐卧当风,居处暴露,风雨行路,冲冒霜冷,凌晨早出,呼吸冷气,或久晴暴暖,忽变阴寒,久雨积寒,致生阴湿。使人身体沉重,肢节酸疼,项背拘急,头目不清,鼻塞声重,伸欠泪出,气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滞,饮食不入。伤风、觉劳倦。

用法用量苍荆散(《医学入门》卷八)。《医学入门》本方用苍术荆芥各等分,甘草减半。

摘录《百一》卷七

《喉舌备要》:冲和散

药方名称冲和散

处方荆皮1两,独活5钱,赤芍5钱,白芷3钱,南星1钱半,半夏1钱半,南木香2钱,菖蒲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咽喉病属阴证者。

用法用量调白酒敷。

摘录《喉舌备要》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冲和散

药方名称冲和散

处方紫荆皮5两(炒),独活3两(炒),赤豆2两(炒),白芷1两(生研),石菖蒲1两(生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主痈疽初起,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以葱头煎浓汤,或用温酒,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猜你喜欢

  • 琥珀分清泄浊丸

    药方名称琥珀分清泄浊丸别名琥珀分清丸处方琥珀1两,锦纹大黄10两。制法上为细末,用鸡蛋清24个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肝经湿热毒火下注,淋浊管痛,小溲不利,及下疳火盛,肿痛腐烂。用法用量

  • 风湿六合汤

    《医垒元戎》:风湿六合汤药方名称风湿六合汤处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 熟地黄(酒洒蒸)各30克防风制苍术各21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养血活血,祛风除湿。主治妊娠外感风湿,肢节烦疼,身热头痛,脉浮

  • 白沉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沉香散药方名称白沉香散处方川白姜(炒)、半夏僸、白茯苓、附子(炮热.去皮)、诃子肉、干山药、沉香、白术(煨)、木香、人参(去芦),各一两半。丁香半两,甘草(炙)六

  • 化浊汤

    药方名称化浊汤处方川朴钱半,杜藿梗1钱,青子芩钱半,前胡1钱,佩兰叶1钱,大腹皮1钱,小枳实1钱,淡豆豉钱半,焦山栀钱半,紫金片2分(开水烊冲)。功能主治绞肠痧,乃湿遏热伏,又夹酸冷油甜,猝成霍乱,欲

  • 刺五加浸膏

    药方名称刺五加浸膏来源为刺五加经加工制成的浸膏。性状为黑褐色的稠膏状物;气香,味微苦、涩。炮制取刺五加1000g,粉碎成粗粉,加7倍量的75%乙醇,连续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

  • 镇惊丸

    《魏氏家藏方》卷十:镇惊丸药方名称镇惊丸处方天麻天南星(炮)蝉壳防风(去芦)朱砂(别研)僵蚕(直者,微炒去丝)各7.5克全蝎14个(去毒)雄黄(别研)白附子(炮)麝香(别研)各7.5克金箔银箔各20片

  • 安息香丸

    《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药方名称安息香丸别名雄黄丸处方安息香1两,朱砂半两(细研),硫黄半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阿魏半两,松脂4两,榴(柏)叶4两,苍术4两,白芷3两,干桃叶3两。制法上为末,

  • 榉皮汤

    药方名称榉皮汤处方榉木皮、蔷薇根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蛊毒。用法用量以水并酒共3盏,同煮取2盏,去滓,温分2服。利下蛊物为效。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 蘧蒢散

    药方名称蘧蒢散别名蘧蒢散处方故蘧蒢篾半两,盐1字,牛黄1黑豆大(细研),乳汁1分(合)。功能主治小儿初生吐不止。用法用量蘧蒢散(《普济方》卷三九四)。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 葛根汤

    《伤寒论》:葛根汤药方名称葛根汤处方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发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