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骨槽风之别称。详该条。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少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八月之时,故名之曰仲秋痹也。”详足少阴经筋病候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土贝母之简称,详该条。
证名。为疠风兼证。见《杂病准绳》卷五。由气虚而引起的,宜用四君子汤加升麻、当归;因元气下陷而引起的,服补中益气汤;肾虚者用六味地黄丸。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指有头疽生于脑后玉枕穴者。证治见有头疽条。
证名。又名齆鼻。齆,鼻病也(《玉篇》)。又鼻塞曰齆。①指嗅觉失灵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如《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王谟齆鼻,言不清畅”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下林,穴在上林下一夫。”所指即下巨虚,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郁金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