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又名手丫支、手背丫、手丫毒、丫痈、鸦叉、手丫疔、丫指毒。包括了手背丫及掌心丫。即五指丫处、结毒焮肿,除虎口外,皆同手丫发。证治同手发背条。
【介绍】:宋代医家。天台(今浙江天台)人。撰《药书》10卷,已佚。
出《南方草木状》。为素馨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详该条。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指治疗筋肉挛急痹痛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其法将针直刺在拘急筋肉之傍侧,并或前或后提插运针,以舒通经络,恢复拘急。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下疳。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原始》名阴郄。即长强,见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老鼠豆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手法名。《金针赋》:“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指针刺入穴后,先行九阳之数,得气后,将针或进或退,使气到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