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眼。五脏六腑的精气汇集于眼,故名。《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参见目条。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内硬,头小根大,时作痒痛。”治宜化肉膏(桑枝灰、麻梗灰、广石灰、威灵仙、川乌、草乌、野芋头、生半夏、巴豆),再以生肌散收口。相当于血栓性外痔。
出《雷公炮炙论》。即天葵,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足外踝之高点上。主治淋病,脚气,牙痛,白虎历节风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点刺出血。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食疗本草》。即竹茹,详该条。
病证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乳结核。见该条。
即心阴虚。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