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清·洪金鼎《一盘珠》卷八。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
见袖珍本草隽条。
病名。系指喉疳病之因于胃热上炎者。详喉疳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臑骨即肱骨。多因跌打、坠撞而折伤。通常易发生肱骨头部、干部、踝部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并有骨声,甚则出现假关节。折端有移位者,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无移位者,夹
见《中药材手册》。为覆盆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终始篇》。《类经》卷二十一:“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也。”似指舌系带。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指面部虚浮微肿。多属虚证。《古今医统·面部门》:“面浮属脾土肺金,……面浮则为虚。因脾伤劳役,饮食失节,水土不调,脾气输散不常,肺气传布失度,故面虚浮,眼下如卧蚕之状,或有气喘,皆其候也,此正气不足,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形如风疹,发痒。
①见《陆川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苦地胆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