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咽痛

咽痛

证名。指咽部疼痛。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医学心悟·咽痛》:“咽者,少阴经脉所过之地也,热邪攻之,则咽痛。”寒邪直中下焦,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发扬于上,亦令咽痛。然必有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等证。”《医钞类编》卷十二:“或实热上攻或虚火妄行,痰涎结聚则成咽痛、咽疮实火宜升之散之,若虚火宜用人参姜、附辛热之药。多有过服寒而病反甚者,不可不知。”如风热侵袭,宜加味荆芥散;脾肺火热,虚烦上壅,宜利膈汤;热壅咽痛,或痰中带血,宜金沸草散;实热咽痛,三黄丸,或用黄连荆芥薄荷为末蜜和姜汁调噙或含山豆根及三黄丸水调涂足心,甚者祛毒牛黄丸。咽痛服冷剂反甚者,宜用生姜汁调消风散。亦有阴气大虚,阳气飞越,痰结在上,遂成咽痛者。宜用补阴敛阳法。

猜你喜欢

  • 学古诊则

    脉学著作。4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作者采辑《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书有关脉学理论,参以已见荟萃编成。全书共40则,阐述脉义、脉法、生理及病理脉、经络、经穴等内容。原书略有残缺、重复或

  • 卒失音

    病证名。突然声音嘶哑。《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喉咙者,气之道路;喉厌者,音之门户。有暴寒气,客于喉厌,喉厌得寒,即不能发声,故卒然失音也。”治宜温散寒邪。用金沸草散之类。

  • 阴络

    ①指自手、足三阴经分出的络脉。②下行的或位置较深的络脉。《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便血)。”

  • 锯草

    ①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洋蓍草之别名。②见《内蒙古中草药》。为蓍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疡科选粹

    书名。又名《疡科秘旨》。8卷。明·陈文治撰。刊于1628年。本书系辑录外科各家学说参以作者经验编成。共分111篇,其中包括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及伤科的各类病证,选材颇精,方治多切于实用。本书除一般坊刻

  • 天聪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初得病,或先头痛,身寒热,或欲守火,或腰背强直,面目如饮酒状。此伤寒……,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壮。以绳度鼻正上尽发际,中屈绳断去半,便从发际入发中,灸绳头,名

  • 浪脐生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

  • 松子疔

    病名。多由风火郁积而成。《增订治疔汇要》卷上:“生于关内小舌左右,亦有生一边者。左属心,右属肺。初发形如栗色,红或带紫。”治宜疏风清热,泻火消肿。可选用清咽利膈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松子喉疔条。

  • 虫病

    病名。泛指因虫所致的各种疾患。《景岳全书·杂证谟》:“虫之为病,人多有之。由于化生,诚为莫测,在古方书虽曰由湿由热,由口腹不节,由食饮停积而生,是因皆有之矣。然以常见验之,则凡脏强气盛者未闻其有虫。正

  • 痘症治验

    参见痧痘集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