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部医典蓝琉璃

四部医典蓝琉璃

藏医学著作,藏名《据悉本温》。清初著名藏族医家德西·桑吉嘉措编著。成书于1686年。本书是目前流传的对《四部医典》的标准注解本。《四部医典》成书后,受所处时代的影响,未能及时传播。直至十二世纪才由宇陀萨玛·元丹贡布传抄、修改、注疏和补充。后又经历代医家补充修改、注疏,出现了多种版本的《四部医典》和多种注释本。如《适丹版四部医典》、《扎汤版四部医典》、《四部医典医理解释》、《祖先口述》、《宇陀萨玛·元丹贡布亲注四部医典》等,各家对《四部医典》经文的理解均不一致。十七世纪末,德西·桑吉嘉措在阅读多种版本的《四部医典》时,发现《扎汤版四部医典》错误甚多,且内容缺漏。于是以《木函四部医典》及《宇陀萨玛·元丹贡布亲注四部医典》作为蓝本,对《扎汤版四部医典》逐字逐句以通俗的藏文白话文校勘、注释,纠正谬误,根据个人的经验体会补充了大量的新内容。取名《四部医典蓝琉璃》,随后刻版传世。现有1982年西藏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百解药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消心

    病名。即上消。《证治要诀·三消》:“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消心之病,往往因欲饮食过多,及食啖辛热,饮引既多,小便亦多。当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宜半夏泻心汤。”参见上消条。

  • 调和荣卫汤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陈皮、独活各一钱,赤芍药、白芷、乌药、大茴香、黄芪各八分,炙甘草、红花各五分。水煎后,入酒一杯服。治流注初起,气血凝聚,结肿不散者。

  • 右苇散

    ①《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引《集验方》方。又名石苇瞿麦散。石苇、葵子各二两,瞿麦一两,滑石五两,车前子三两。为细末,每服一钱,日三服。功能清热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溺时刺痛。②《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引

  • 月下红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 久瘖

    病证名。①因病久而音声渐失之者。《类证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于肺,须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肺虚伤风,喘咳声嘶,火邪伤肺,咽痛声哑;久病失音,气虚挟痰,宜滋肺肾之化源,咽干声槁

  • 因人制宜

    治疗基本法则之一。按照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过去病史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例如性别方面,男女的生理不同,各有特殊疾患,治疗时要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年龄方面,小儿脏腑柔弱,老人气

  • 简明肛肠病学

    肛肠科著作。柏连松编撰。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和教学体会,结合现代医学及国内外有关肛肠疾病的资料文献编成。全书分三部分。上、下两篇系统论述各种常见肛门、直肠疾病之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

  • 疮疡发痉

    证名。见《景岳全书》卷四十六。指患疮疡期间又发痉者,是一种危候。多由失血过多或热毒伤阴,筋失所养而致。证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等。宜辨证施治。

  • 病名。①指感触秽浊不正之气而出现腹痛,吐泻等症。多见夏秋二季。《痧胀玉衡》卷上:“痧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从秽气痧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痧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痧发者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