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地瓜

地瓜

药材名称地瓜

拼音Dì Guā

别名土瓜、凉瓜、凉薯、葛瓜、葛薯、土萝卜(《中国药植志》),草瓜茹(《陆川本草》),沙葛、地萝卜(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中国药植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块根。秋季采挖。

原形态一年生草质藤本。块根肉质,肥大,圆锥形或纺锤形,直径达10厘米,外皮淡黄色,富于纤维性,易剥去,肉白色,味甜多汁。茎缠绕状,长达3~7米。复叶,互生;小叶3枚,顶端小叶菱形,长3.5~16厘米,宽5.5~18厘米,两侧小叶,卵形或菱形,长3.5~14厘米,宽3~13.5厘米,边缘有齿,或掌状分裂,少有全缘。花浅蓝色、堇紫色或白色,长15~20毫米,成簇集生成总状花序,簇的基部有关节;翼瓣和旗瓣等长,旗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而内弯,与翼瓣等长或过之;花柱与柱头内弯。荚果长7.5~13厘米,宽12~15毫米,有细的粗糙状伏毛;种子近方形,宽、长约7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块根每100克含蛋白质0.56克。脂肪0.18克,碳水化物8.2克。叶含豆薯甙。

性味《陆川本草》:"甘,凉。"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

①《陆川本草》:"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

②《四川中药志》:"止口渴,解酒毒。"

用法用量内服:生啖或煮食。

复方治慢性酒精中毒:地瓜拌白糖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骨碎补毛

    药材名称骨碎补毛拼音Gǔ Suì Bǔ Máo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根茎上的鳞片。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及火伤。复方①治外伤出血:骨碎补根皮上的线形鳞片毛

  • 小石藓

    药材名称小石藓拼音Xiǎo Shí Xiǎn别名垣衣来源药材基源:为丛藓科植物小石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eisia controversa Hedw.[W.viridula Hedw.ex

  • 灰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灰毛婆婆纳拼音Huī Máo Pó Pó Nà英文名Greyhairy Speedwell别名青地蚕子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灰毛婆婆纳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白石脂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脂药材名称白石脂拼音Bái Shí Zhī来源矿物硅酸盐的白陶土(Kaolin),与赤石脂类同,惟色白或带淡红、淡黄色。成分在比例上稍与赤石脂相异。一般认为

  • 三角叶风毛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角叶风毛菊药材名称三角叶风毛菊别名白牛蒡根、翻白叶、毛叶威灵仙、大叶防风来源菊科三角叶风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 (DC.) C. B. Clarke,以根入药

  • 白牛膝

    《中药大辞典》:白牛膝药材名称白牛膝拼音Bái Niú Xī别名小九占牛(《滇南本草》),九股牛膝、长深根(《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夏末秋初采

  • 酸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水草药材名称酸水草拼音Suān Shuí Cǎo别名抱茎眼子菜、穿叶眼子菜来源眼子菜科酸水草Potamogeton perfoliatu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

  • 偏翅唐松草根

    药材名称偏翅唐松草根拼音Piān Chì Tánɡ Sōnɡ Cǎo Gēn别名马尾黄连(《药学学报》12(11):745~746,1965)。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偏

  • 丁香

    《中国药典》:丁香药材名称丁香拼音Dīnɡ Xiānɡ英文名FLOS CARYOPHYLLI来源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

  • 漆树皮

    《中药大辞典》:漆树皮药材名称漆树皮拼音Qī Shù Pí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干皮或根皮。性味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接骨。用法用量外用:捣烂酒炒敷。摘录《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