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外台秘要》卷十五。指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又称头晕。《医碥·眩晕》:“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详头晕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缓疽。见该条。
证名。指口唇上反的症象。《灵枢·经脉》:“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可见于危重病证,为脾气将绝的败象。
病证名。又名初生着噤。简称噤。《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初生,口里复结聚,生于舌上,如黍粟大,令儿不能取乳,名之曰噤。此由于胎时,热入儿脏,心气偏受热故也。”
经脉名。出《灵枢·经水》。即足少阳胆经,见该条。
病名。《圣济总录》卷一二五:“石与泥(瘿)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参见瘿及有关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见该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饮食厚味,痰壅气阻所致的哮吼。《医旨绪余·哮》:“有饮食厚味伤脾,不能运化而发者。脾伤则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症见胸满腹痛,盗汗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