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少阳合病

太阳少阳合病

病名。指太阳少阳两经同时受邪,起病即见两经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合病证治第十五》:“太少两阳经之证,并见而为合病。太阳虽在表,而少阳逼处于里,已为半表半里,以两经之热邪内攻,令胃中之水谷下奔,故自下利。”《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太阳与少阳合病,谓太阳发热恶寒与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并见也。若表邪盛,肢节烦疼,则宜与柴胡桂枝汤两解其表矣,今里热盛而自下利,则当与黄芩汤清之,以和其里也,若呕者,更加半夏生姜,是清和之中兼降法也。”参见太阳病少阳病、合病条。

猜你喜欢

  • 混俗颐生录

    养生书,宋·刘词著。见《道藏·洞神部)573册。一卷。内容均为作者的经验记述,共10篇,包括饮食宜忌、饮酒禁忌、四季的调养、劳病风病的调养以及男女性生活的节制和禁忌等。

  • 藤篮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 青龙白虎汤

    见《疫喉浅论》。即竹茹石膏汤第二方,见竹茹石膏汤条。

  • 脾虚泄泻

    病证名。指脾气素虚,或病后过服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脾虚泄泻》:“脾虚泻之症,身弱怯冷,面色痿黄,手足皆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时时泻薄。”脉多微弱,或迟缓。治宜健脾温运。

  • 沈建

    【介绍】:汉代医生。讲求服食导引之术,兼通医道。

  • 槌骨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 头风白屑

    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二。即白屑风。详该条。

  • 马头鱼

    见《动物学大辞典》。为海马之别名,详该条。

  • 上党人参

    见《本经逢原》。即常参,详该条。

  • 双生

    出南北朝《公羊传》。又名孪生、孖生、双产、骈产、釐孳、健子。指一胎生二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