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亦名胞阻妊娠小腹痛子痛。指孕妇发生小腹部疼痛的病症。多因虚寒血虚气郁胞脉气血运行失畅,或血虚胞脉失养所致。虚寒者,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宜温经散寒,用艾附暖宫丸;血虚者,兼见头痛目眩小腹绵绵作痛,喜按,宜养血止痛安胎,用胶艾汤;气郁者,兼见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宜舒肝解郁,用逍遥散

猜你喜欢

  • 薛伯宗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常以巫术治病,善治外症。

  • 杨济时

    【介绍】:见杨继洲条。

  • 胸脯骨

    骨名。胸胁众骨之统称。包括胸骨和肋骨。

  • 胎前精神困倦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精神困倦、面青内兼风邪、饮食不思、贪睡,宜用四物汤则安。”

  • 阳胜则阴病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指阳热,阴指阴液。谓阳热偏胜,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的病证。

  • 始光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 蛊毒痢

    病证名。痢疾的一种类型。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八。又名蛊痢。由于患者正气内亏,感染毒疠之气,邪与气血相搏,入于肠胃,毒气蕴积,值大肠虚者,则便痢血,其特点为排出物如鸡鸭肝片。由于毒气盛热,侵入脏腑,

  • 红中黑纹舌

    亦称厥阴舌。舌边红,中央见黑色湿润纹状苔。乃为阴毒客于厥阴肝经之候,若证见四肢厥冷、身恶寒、腹痛,脉沉细等,宜温中散寒(见《伤寒金镜录》)。

  • 血逆眼

    病证名。见佚名《抄本眼科》。指白睛血凝不行,色似硃砂,不痛不痒,不胀不肿之证候。参见色似胭脂证条。

  • 儿发疏薄

    小儿头发稀疏。《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夫足少阴为肾之经,其荣在发。小儿禀性少阴,血气不足,则发疏薄。”宜内服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