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理虚元鉴·阳虚三夺统于脾》。又称脚软。详该条。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肾风疝,外感之邪也。”参见风疝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肝黄者,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面目不利,爪甲青色,若背上浮肿,腹胁胀满者难治。”治用烙法及柴胡散、犀角散等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齿黄,
水肿在皮腠间,按之复起。或称气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浮虚。”
【介绍】:清末医家。字雪渔,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长子。少攻举子业,后承继家学,潜心医学,撰有《伤寒金匮经方简易歌括》、《医汇简切》、《医学正义》、《痘治正名类参》、《愚虑医草》、
出《本草图经》。又名地冻风。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辛、涩,温。①治赤白痢疾,偏头痛,经闭,产后感冒、寒热头痛、腰腹痛,疖肿。煎
推拿穴位名。见《厘正按摩术》。即胞经。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①浑与混通。②湿浊之邪。《伤寒论·辨脉法》:“浊邪中下,名曰浑也。”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