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因病后余邪未净,正气未复而睡眠过多者。《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病后多眠,身犹灼热,余邪未清,正气未复也。宜沈氏葳蕤汤。”又:“惟汗下后酣眠者,为正气已复,可勿药也。”参见嗜卧条。
病证名。多因椒疮失治,睑内脉络壅遏闭阻,失于濡养所致。《原机启微》:“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不解不收,皆为病也。”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以致睑缘向内卷缩,睫毛随之倒入。本症宜手术矫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出《淮南子》。即龟版,详该条。
①即津。详该条。②津,津液;气,阳气。如热伤津气,即津液与阳气两伤。
见《江苏药材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算盘子之别名,详该条。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胸、肋骨伤折。详见胸骨伤条。
《杂病源流犀烛·奇经八脉门》卷十一方。李根皮五钱,桂枝一钱半,当归、白芍药、茯苓、黄芩各一钱,半夏、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冲气犯心,烦热,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