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耵,耳垢也。《仁斋直指方》:“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纽或核塞耳。亦令暴聋,为之耵耳。”即今之耵聍栓塞。宜取出之,或滴耳油润后取出。
古病名。出《素问·五藏生成篇》。多因积于腹中之寒气上逆所致。证见脐周绞痛,恶心,胃脘疼痛,吐出冷涎,四肢厥冷,脉象虚大等。《类证治裁》卷七:“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言脾受肝尅,气逆上升,《宝鉴
【介绍】:见岐伯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病证名。伤酒头痛的别称。见《证治要诀·诸痛门》。详伤酒头痛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疣。详干日疮条。
见《闽东本草《。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拔毒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樟树子。详该条。
《医垒元戎》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蒸)各一两,栀子、黄芩各半两。为粗末,水煎服。治妊娠伤寒汗下后,不得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