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山老人
【介绍】:
见倪维德条。
【介绍】:
见倪维德条。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介绍】:参见汪机条。
即消遥散作蜜丸或水丸。治证同。见逍遥散条。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苍朴二陈汤,见该条。
医学分科的一种。宋代始设风科,元代医学分十三科,风科是其中之一,专门诊治各种风病,实际上是大方脉(内科)的一个分支。宋、元强调风邪在致病诸因素中的重要性,因而独立设科。
病证名。即音嘶。指声嘶因于风冷所伤。《诸病源候论》卷二:“中冷声嘶者,风冷伤于肺之所为也。肺主气,五脏同受气于肺,而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气为阳,若温暖则阳气和宣,其声通畅。风冷为阴,阴邪搏于阳气
即腧穴。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称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备急千金要方》又载:“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参见腧穴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参见太医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