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茄

毛茄

药材名称毛茄

拼音Máo Qié

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

别名羊不食、大叶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颠茄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ferox L. [.lasiocarpum Dunal var. uelutnim Callery et Gaudich.; S.immane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株,切段,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1-1.5m。叶、花序及果实均密被黄色具节的长硬毛及不相等分枝的星状硬毛及直刺。小枝尘土色,多被具长柄的星状毛及直刺;叶片大而厚,卵形,长10-20cm,宽8-18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11个三角形波状浅裂,毛被在上面较薄,多被长硬毛及无柄不相等分枝的星状毛,在下面略厚,多被具短柄的星状毛,中脉上面微凹,下面微凸,侧脉约与裂片同数,其上在两面均着生稀疏的细直刺。蝎尾状花序腋外生;萼杯状,直径约1.5cm,外面密被具短柄及长柄的星状毛,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近辐形,筒部隐于萼内,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具星状毛;雄蕊5,花药先端延长,卵状渐尖,顶孔向上;子房近卵形,柱头截形。浆果球状,直径约2cm,外面密被黄土色星状硬毛;种子房平,黑褐色,直径约2mm。花期夏、秋季,果熟期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谷湿地、灌丛中、路旁疏林或阴地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疝气;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用于跌打、疝气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郎木根

    药材名称山郎木根拼音Shān Lánɡ M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狭叶山黄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ema angustifolia(Planch.)Bl.[Sponia angust

  • 指天蕉

    药材名称指天蕉别名红蕉、野蕉、美人蕉、小芭蕉、麒麟花来源芭蕉科指天蕉Musa coccinea Andr.,以根状茎、花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根状茎:补虚弱。主

  • 赛北紫堇

    药材名称赛北紫堇拼音Sài Běi Zǐ Jǐn别名断肠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赛北紫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impatiens(Pall.)Fisch[C.sibiric

  • 雌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雌黄药材名称雌黄拼音Cí Huánɡ来源硫化物类矿物Auripigmentum。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辛、苦,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杀虫,祛痰,化瘀,解虫蛇毒。主

  • 星色草

    药材名称星色草拼音Xīnɡ Sè Cǎo别名满天星草、广白头翁[广东]来源石竹科白鼓钉属植物白鼓钉Polycarpaea corymbosa Lam.的全草。春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淡,凉。

  • 地菍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菍药材名称地菍拼音Dì Rěn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来源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以全草或根入药。秋

  • 大虎耳草

    《中药大辞典》:大虎耳草药材名称大虎耳草拼音Dà Hǔ ěr Cǎ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虎耳草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毛。茎直立,高约20厘米,肉质,疏

  • 雉肝

    《中药大辞典》:雉肝药材名称雉肝拼音Zhì Gān出处《圣济总录》来源为雉科动物雉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雉"条。功能主治《圣济总录》:"治小儿无辜疳,雉肝一具

  • 刺楸茎

    药材名称刺楸茎拼音Cì Qiū J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

  • 邪蒿

    《中药大辞典》:邪蒿药材名称邪蒿拼音Xié Hāo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邪蒿的全草。生于山坡、灌丛间、草原及疏林内。分布东北、内蒙古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