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秘

气秘

病证名。见《济生方·大便》。指气滞气虚所致的便秘。《证治要诀·大便秘》:“气秘则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气秘便结之症,心腹胀满,胁肋刺痛,欲便而不得便,此气实壅滞之症也。若质弱形弱,言语力怯,神思倦怠,大便不出,此气虚不振之症也。”多因七情郁结,气壅大肠,或中气不足,传送无力所致。可选用枳桔汤、四君子汤等方。《医碥·大便不通》:“有气秘,气壅塞不通,不升不降,其人多噫。实者破结导滞,木香槟榔、枳壳、陈皮杏仁等类。虚者,补而行之,不宜破者,人参多用。”“若气少气弱,无力推送,则惟有助气而已。丹溪云:肺气不降,则难传送。用枳壳、沉香诃子、杏仁等;老人虚人津液少,宜滑之,用胡麻、麻仁、阿胶等。”《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有由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善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参见大便秘结条。

猜你喜欢

  • 粟壳

    见《易简方》。为罂粟壳之简称,详该条。

  • 膺俞十二穴

    出《素问·气穴论》。胸两旁的十二个穴位。详膺俞条。

  • 张氏温暑医旨

    书名。不分卷。清·张畹香撰。撰年不详。本书介绍作者有关温暑病症的临床心得,包括舌苔辨、伤寒治论、湿邪、瘖疹、风温、热入血室、痢、疟、暑湿、伏暑等内容,能结合个人治案较深入地论析各病,在药用方面比较强调

  • 余纲

    【介绍】:宋代医生。字尧举。青田(今浙江青田)人。著《选奇方》、《选奇方后集》各4卷,均佚。

  • 经来如黄泥水

    病证名。又名经来黄色、月水色黄。《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来如黄泥水,全无血色,乃大虚大寒,不可用凉药,宜乌鸡丸,服半月,非但病愈,兼能怀孕,再用加味四物汤(四物汤加乌药、延胡索、小茴香、生姜、黑枣)

  • 滞利

    八利之一。实指痢疾。《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滞利,谓便下脓血相杂也。”治疗参见小儿痢疾条。

  • 蒙医本草图鉴

    又名《蒙药正典》。蒙药书。占布拉道尔吉用藏文撰于十九世纪。载药879种。按药物性能分为8部24类。重点论述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主治、药用部分、采集时间及炮制法。附药物图谱576幅。198

  • 伤寒撮要

    书名。4卷。清·王梦祖撰于1799年。王氏以仲景学说为主,参考《内经》、《难经》、《伤寒论》多种注本以及有关方书、论著近百种汇辑而成。本书除论述伤寒传经、诊法、六经证治等内容外,主要介绍伤寒多种病证的

  • 翳如丝缕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参见翳条。

  • 肾虚经乱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