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毒下血

湿毒下血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证治准绳·杂病》:“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多因湿毒结蓄大肠,损伤脉络所致。证见大便下血,血色不鲜,或紫黑如赤豆汁,小便不利,胸膈胀闷,饮食减少,或面色深黄等。又有下血散漫,腰部沉重,腹中不痛,血色紫黑,病在阳明阳证,亦属湿毒一类。治宜化湿解毒。选用当归和血散槐花散升麻去湿和血汤、升麻补胃汤等方。参见便血条。

猜你喜欢

  • 垂痈

    病名。即上腭痈。详该条。

  • 素问玄机原病式

    书名。金·刘完素撰。1卷。约成书于1152年左右。本书主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整理归纳为五运、六气主病十一条病机,共277首为五运主病,次别六气为病,分风、热、湿、火、燥、寒六类,

  • 膈俞

    经穴名。代号BL17。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

  • 实风

    指某一季节当令而来的风。如春东风,夏南风,秋西风,冬北风等。《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

  • 山稔子

    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豆稔干。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Hassk.的果实。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甘、涩,平。养血止血,涩肠固精。治贫血,神经衰弱,

  • 太医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 番瓜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浮肿

    病证名,又名小儿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皮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的病证。《儒门事亲》:“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肿

  • 佐脾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山楂肉三两,莱菔子、连翘、陈皮各五钱,赤茯苓、半夏各二钱。为末,粥糊为丸。治食不消化成积痞闷。

  • 地钮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