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滑泄

滑泄

病名。见《华氏中藏经·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又称滑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滑泄,其泄不禁,泻久不止,大孔如竹筒,日夜无度。”常兼见饮食减少,手足厥冷肿胀形寒气短,消瘦,或发虚热等症。多因泄久气陷下脱所致。治宜固涩止脱,扶正祛邪。又分寒滑、热滑。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热滑者,中气下脱而热邪稽留,宜用固肠丸诃子散等方。参见久泄条。

猜你喜欢

  • 台乌药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乌药之处方名,详乌药条。

  • 消肾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即肾消、消浊。详该条。

  • 棉花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担肠痔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痔横在肛门。”即肛裂。参见肛裂条。

  • 肺脾气虚

    参肺脾两虚条。

  • 肝风疝

    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肝风疝,外感之邪也。”《类经》卷十七:“滑实则风热合邪而为肝风疝,病在筋也。”详风疝条。

  • 白膜根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 清热如圣散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枳壳、天花粉、荆芥、薄荷各五分,黄连、牛蒡子各八分,连翘一钱,栀子六分,甘草三分,灯草十根。水煎服。治舌下肿如核大,取破出黄痰,已痊而复发者。

  • 太平惠民局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始建时名“卖药所”,1103年改为此名。1114年又更名为“医药惠民局”。

  • 活人大黄汤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即大黄散第一方,见大黄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