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水胡满之别名,详该条。
即流涎。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色赤而长带尖,有寒热。治同疔疮。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煨大黄、黄芪、炒牛蒡子、牡蛎(盐泥裹烧)、金银花各五两,炙甘草二两,没药、乳香、栝蒌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疮在上者食后服,疮在下者食前服。治恶疮。
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七。即代指。见该条。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白术汤第一方,见白术汤条。
病名。①热病后生于口周围及颜面的疱疹性皮肤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又名热气疮,俗名燎疱。由风热外感,或肺胃积热上蒸所致。易发生在上唇、口角和鼻孔周围,也可发生在颜面。患处皮肤出现密集成簇的小水泡,
骨名。又名地阁骨。详该条。
证名。指尺肤热。参见发热、尺肤热条。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肝恶风。”风气偏胜则肝风易动,眩晕抽掣,故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