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与五体的相互关系之一。肾藏精,精化生髓,髓充于骨,骨骼的发育、成长、荣枯,与肾的精气盛衰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素问·五脏生成篇》:“肾之合骨也。”
经验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茯苓、水蛭(滑石烫)、干漆(炭)、雷丸、大黄、僵蚕或蚕蛹(炒)、桃仁、黄连、牡丹皮、川乌、芫花(醋制)、橘红、五灵脂流浸膏。制成蜜丸,每丸重5克,每服1丸,1日2~3次,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胆南星、黄连各一两,牛黄二钱,当归身、甘草、朱砂各半两。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唾津咽下。治舌纵口角流涎不止,口目斜,手足痿软。
见《秘传眼科龙木论》。睫毛生于上下眼弦,排列整齐,有屏蔽灰尘及遮障强光的作用。
病名。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通睛(整个眼珠)突然凸出眶外,非鱼睛(鱼睛不夜症)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究竟皆水衰精败,脉络焦脆,邪火亢害,内无从泄,则上走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细辛大黄丸,见该条。
指口内有辛辣味的感觉。《医学入门·口舌唇》:“肺热口辛。甘桔汤、泻白散。”《张氏医通》卷八:“口辛,肺气上溢也。生脉散加桑皮、地骨皮、黄芩。”
【介绍】:明代医家。河南洛阳人。长于小儿科,九十余岁时,仍很健康。著有《痘疹规要》、《幼幼大全》等书,皆佚。
证名。《素问·厥论》:“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前指前阴。前闭,即小便闭塞不通。《类经》卷十五:“肝经之脉环阴器,故为前闭不通。”详癃闭条。
证名。四饮之一。多因大渴暴饮过多,或水气溢于肢体肌表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